蒲州街道“红色星期天”项目以街道内各行政村为服务平台,挖掘和链接各村资源,携手社会爱心人士,贴合村民实际需求,将党员服务带入村里,为村民提供切实服务,让村里的“硬”资源变村民的“软”服务。同时,联动村民、党员志愿者共同参与,抓时空契机、创时代特色,传承村里文化,多形式、多渠道,精心打造红色星期天项目,陪伴村民度过快乐的周末。
人间四月天,莫如人文闯生活。本周以人文、传统美德与文化为元素,以“红色星期天”为载体,蒲州街道联合温州新联源社工事务所以在各个行政村内开展“开往春天的列车”、“代际交流,跨越50年”、“快门三秒,为您记录最美镜头”老年公益摄影活动、“巧手享乐趣,传统剪中继”妇女剪纸等活动,结合村庄文化和特色,书写蒲州街道的人文精神与文化氛围,促进新居民的融入,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将民间工艺和传统文化传递到村庄,融入村民生活,相伴快乐共度周末。
(一)屿田村:开往春天的列车
新居民是一座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新居民子女,跟着父母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相较于成人更为敏感,更难融入新环境。四月春来到,正是踏青的好时节。蒲州街道以红色星期天项目为载体,于本周日在屿田村组织这群孩子们进行一场“攻略春天”的纸上旅行,将知识普及与游戏融合,把温州多地的风景、人文、美食介绍给大家,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这座父母奋斗、自己成长与学习的城市,同时也为青少年与父母外出踏青做推荐。
活动在下午14:00准时开始,党员事先将所有桌子摆放在活动室的最后方,让所有参与的青少年围坐在一起。改编“旅行版”大风吹来开活动序幕,党员将游戏的重点从参与者的外观转变为游玩过的地方。大风吹过程中吹去过温州乐园、雁荡山、江心屿等温州典型游玩景点,同时党员也引出了此次活动的主题。活动现场由于无法带着青少年们实地去欣赏温州各地的好风景,因此党员们用这一周的时间手绘了温州市区、苍南、平阳、永嘉多地的风景以及美食,制作了地图,让大家能坐上开往春天的列车来一次纸上旅行。社工让大家来选依次去往“景点”的顺序,每到一个景点党员就会在地图上贴上此地的标志景观与美食,并用ppt进行补充,活动现场精彩不断,青少年们回味无穷。一趟“旅行”下来,地图上贴上了“雅林现代农业园”、“梅雨潭”、“南麂群岛”、“科技馆”以及“碗窑古村落”多个景点,还有“灯盏糕”、“鸭舌”、“猪脏粉”、“平阳炒粉干”等各色美食,看得大家垂涎三尺。过程中还穿插了“黏土大爆炸”与“美食蹲”的趣味环节,期间笑声不断,快乐无比,最后在欢声笑语中结束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前期党员物资准备充分,参与者积极报名,活动过程中青少年期待万分,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推荐许多四月踏青的好去处,了解温州旅游景点的人文、美食及文化,而且让来温工作和学习的青少年与家长更好地适应温州生活,能在春天外出感受自然做准备。屿田村的青少年大多都属于新居民子女,因此我们将根据其现实情况,为他们开展更多帮助他们了解温州同时能够增进新居民与当地居民中青少年群体互相交流的活动。此外也会关注新居民家庭,关注新居民家庭的心理状态,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家庭和谐。
(二)汤家桥:代际交流 跨越50年
志愿者是一场活动开展的主力军,党员则是引领者。为了打造具有时代特色化、服务多样化、作用凸显化的“志愿者+党员”服务体系,让志愿者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提升党员志愿者和学生志愿者的为老服务能力和沟通技巧,4月16日下午,汤家桥村联合温州新联源社工事务所、温州大学溯初学堂志愿队伍在汤家桥村老人公寓开展“代际交流•跨越50年”活动,以汤家桥老人公寓为实践基地,结合浓厚的老年氛围,以“为老服务”技巧提升为主题,促进志愿者和老人的沟通交流,锻炼志愿者的口头和肢体表达能力,促进代际交流。
活动环节分为志愿者主题培训、规定时间完任务、分享总结三个部分。为了增加志愿者对老人的了解与理解,社工进行“如何与老人更好地沟通”的主题培训,先让志愿者轮流自行讲述该如何与老人相处、交流,每个人讲的点都能给其他人提供新的思路,之后党员点评、补充,让他们学习到一些党员实践经验与老人沟通的小技巧,准备充分且有心理铺垫地去完成接下来的任务。接着志愿者分成三组,派代表进行抽签,每组分别都有三个任务,如获得与老人的合照、搜集老人的小心愿、发掘老人的特长等。志愿者们带着紧张和激动出发,去寻找汤家桥村的老人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每组都表现很好,把之前培训学习到的交流小技巧用上,跟组拍照的党员反映他们组员从刚开始的害羞胆怯放不开没有话题和之后的主动入户聊天找话题形成鲜明对比,出于意料,在实践中加深对交流技巧的认识。最后,每组还都超时了社工规定的时间,聊得收不住了,还顺带考验他们的话题结尾能力,汤家桥村的老人们也表示非常感谢党员和志愿者的到来,陪他们度过快乐的下午时光。
三组完成任务归来,汇报自己的成果、分享过程中有趣的事情,如奶奶们都很和蔼,有位奶奶还聊天聊得被关门外了爷爷不给开,同时志愿者也讲述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志愿者们表示此次活动很有意思,收获很大。最后,每位志愿者写下今天活动的收获与感受,并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整体效果很好,志愿者的表现超出党员预料,老人基于对党员和服务的认可也很乐意与这些志愿者们聊天,帮他们度过快乐的下午,同时也给志愿者与老人的良好沟通开了个好头,让志愿者亲身体验与老人沟通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锻炼志愿者的口头和肢体表达能力,促进代际交流,在实践中提升志愿服务技能,为以后汤家桥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下良好铺垫。
(三)江前村:“快门三秒,为您记录最美镜头”老年公益摄影活动
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也同样拥有它的靓丽和美好。为了进一步丰富老人们的生活,让夕阳散发青春与活力,定格最美瞬间,同时促进邻里互相交流,邻里守望一家亲。本周蒲州街道特联合江前村村委会、温州新联源社工事务所,邀请专业机构—微笑影像、Anna化妆造型,在江前村安置周转房开展“快门三秒,为您记录最美镜头”老年公益摄影活动,以个人照、夫妻合照、邻里合照等多种形式为老人进行摄影,让老人在摄影中感受时代的发展,用镜头为老人们记录下最美的镜头。
活动刚刚开始,老人们就陆续来到了活动现场。在现场一侧,来自安娜化妆造型的专业化妆师们正在为老人们化妆、做造型,上粉底、修眉、画眼线、打腮红、抹口红一个也不能少。经过彩妆处理的老人们显得更加年轻,焕发着夕阳的活力与热情。接着老人们在镜头前坐好,随着摄影师的动作,咔嚓一声将时间永远定格在这一刻。老人们开心的笑着,将微笑和欢乐留下来。在老人们的身后,是红色的背景布,背景布中间一个大大的福字,象征着福气临门,也祝福老人们都能长命百岁。活动现场还来了很多特殊的老人,有今年已经100岁高龄的陈爷爷,有带着残疾丈夫的赵阿姨。陈爷爷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在镜头前留下了一张难忘的百岁照。党员志愿者还亲切的和陈爷爷聊天,了解他现在的生活情况,关心关爱陈爷爷的晚年生活。党员志愿者了解到陈爷爷身体健康,生活得很稳定,每天读书、写毛笔字,享受着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赵阿姨带着自己的残疾丈夫,也来到活动现场。赵阿姨站在丈夫的身后,双手环住丈夫的脖子,既能让他坐的稳定,不会摔倒,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夫妻共患难,不离不弃的美好愿景。还有很多老人还特意邀请邻居一起拍照,几个“老伙计们”一起留个合影,纪念这段难得的邻里缘分,也体现邻里守望一家亲的良好道德风尚。
此次活动由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共计为60多位老人拍摄了照片。照片形式多样化,活动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老人们的好评,收到了比较良好的活动效果。今后蒲州街道红色星期天项目也将定期举办类似的活动,让老人晚年不孤独,在关爱中沐浴温暖阳光。
(四)上江村:“巧手享乐趣,传统剪中继”妇女剪纸活动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为丰富女性业余文化生活,结合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蒲州街道联合上江村村委会、温州新联源社工事务所共同举办“巧手享乐趣,传统剪中继”妇女手工活动,通过剪纸艺术活动,让女性群体从自己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体味到生活的的乐趣,同时致力于女性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继承和发扬民间剪纸艺术。
4月13日下午,党员志愿者们早早地来到活动现场,布置现场,等待参与者的到来。两点左右,随着妇女们的到来,现场气氛活跃,妇女们跃跃欲试。志愿者简单介绍剪纸文化,拉开活动序幕,妇女们对剪纸充满着好奇和期待。紧接着党员志愿者亲自示范如何刻纸,须遵从三个基本原则:从里到外、从小到大、从复到简,只有掌握基本技巧,才能更好地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简单介绍结束,妇女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案,开始刻纸之旅,一下子,全场都在刻刀与纸间忙碌起来。
刻纸虽然有点难度,但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遇到困难时,党员志愿者都十分细心耐心的指导。部分年纪较大的妇女由于眼睛看不清的,直言:“眼睛看不清呀,早知道戴眼镜过来啦”、“太难了,学不会呀”等等,虽一句句“抱怨”,但手中的刻刀却始终没有停止过,部分妇女还选择蹲在阳光底下坚持他们的作品,吵闹声和笑声交织使得现场乐趣不断,画面十分温馨。在党员志愿者和其他同伴的支持和鼓励下,一张张镂空的图案呈现在大家面前。最终,所有人把自己完成好的刻纸作品粘贴在白卡纸上,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诞生了,最后,妇女们和自己的作品合影,将美好的时光刻在四月春光里,光彩夺目。
本次活动效果良好,以传统艺术为活动内容,让党员服务更加靓丽精彩。此次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而且能够传播传统民间手艺,让传统文化熠熠生辉。今后,党员也会充分结合村里文化和村民的实际需求,用新颖创新的形式,传承文化和技能,开展更多精彩、贴心的活动,让党员服务延续上江村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