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证农村党员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途径,对于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是村级组织换届年,为搞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我们就村级组织换届问题走访了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和村干部,就我街道村级换届工作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现结合本人的工作对我街道的换届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基本情况
海滨街道共有13个村,现有村两委成员86人,其中中共党员68人,占总数的79%;妇女干部14人,占总数16.3%;大专文化程度2人,占2.3%;高中、中专文化39人,占45.3%;初中文化41人,占47.8%。
当前,我街道村干部大多数思想比较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思想上,仍存在想再当、难再当、不想当、不愿当等思想状况。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干部待遇低,影响工作积极性。村干部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大多数村干部已人到中年,几十年来为村里各项工作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其他机关干部相比,退休无保障,收入差距大。二是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在未当干部前,总以为当村干部有吃有捞,谁知当上村干部后,才知道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于是,认为当村干部无利可图,干不干无所谓。多数村干部的第一学历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根本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由于文化水平低,对上级的政策理解不了,法律法规也把握不好,甚至一些简单的统计表册也做不了。部分村干部有的尽管有点文化,但思想保守,根本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更没有为大众服务的意识,工作起来无所适从,无处下手,发展经济的路子、点子少,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工作成效一般。三是村干部难当易得罪人,村干部是最基层的干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千头万绪,农业、计划生育、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等等党的政策方针都要靠村干部贯彻落实,工作多,任务重,容易得罪人。一方面农村稳定、计划生育、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等等都是硬任务,另一方面用村干部的话说是“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尤其对一些集体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的群众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个别村由于家族、宗派、群众关系复杂,给村干部工作带来干扰,增加了工作难度。另外村干部土生土长,与群众低头不见抬头见,在调处邻里纠纷时,两头不好得罪,话难说,口难开。在处理滥砍滥伐、计划生育、违章违纪工作中难免得罪一些人,造成邻里关系紧张,家属怨声载道。四是村干部任期短,存在“临时工”的思想。通过选举产生的村两委班子任期只有三年,上任第一年需要熟悉情况,第二年开始干,第三年等待观望的情况难免存在。有的村干部怕认真干工作得罪人,到换届选举时落选,所以,平时工作求稳怕乱,不敢大胆创新。加之村级换届后落选的人员什么待遇也没有,象一个农民到外面打工一样,最后一无所获,造成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不敢大胆工作,不安心工作。
二、主要问题
1、宗族、宗派、宗教等社会势力干扰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我街道13个村不同程度的存在三宗现象,选民在选举时选自己同姓的人,特别是在村委会选举时不同姓氏的候选人往往是同姓氏的人多少决定着选举结果。同一宗族又凭宗族派系选举往往是大房族的当选。同时宗教也不同程度的干扰着村级换届,一些选民信仰天主教不选信仰基督教、佛教的候选人, 同样信仰佛教的也不选信仰其它宗教的候选人等等。
2、选举法一些规定不规范,不好操作。一是候选人审查问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候选人应该有文化、年龄轻、能力强的选民,规定了“八不准”,但具体规定权力在各村村民代表大会,这形成了各地对选举候选人的标准规定不一,产生一些矛盾。如上届我街道有一个村的选举办法规定候选的学历就产生较大的分歧,当时该村在预选时一位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的村民票数名列第一,而根据该村的选举办法规定,候选人的学历必须在高中以上的要求。由于该村的选举办法和选民意愿产生冲突,使选民产生了对选举委员会存在偏袒其他候选人不公正的想法,导致部分选民冲击选举现场干扰选举工作的事件发生。二是选票委托工作难操作。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较多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未能参加选举,为了保证村级换届参选率,根据选举办法可以委托他人代为投票,但在实际工作操作比较难,特别是那些一个家庭中人员较多,认为“一个饭碗吃饭、有什么委托不起”这就产生委托超过三票的现象。这些委托超过三张选票的选民往往是分两次或以上进行投票,致使选举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阻止,同时由于选举工作人员素质低,基本上是碍于情面很难阻止。
3、选民民主意识不强,影响换届。一是厌选情绪较为普遍。村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况,群众对选举工作都存在一定的厌烦情绪,除部分村的个别人,强烈要求民主权利的一小部分人关心这次村委会换届外,大部分村的村民小农意识较强,整体素质远未跟上民主进程,认识不到自己的民主权利,对村级换届工作关心度低,有的认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有的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意义不大;有的认为村级换届选举怎么选都行,谁当选都无所谓,谁上台经过与结局都一样;甚至认为候选人都是内定的,选与不选都是某些人当。二是大量人口不定期外出务工、经商,造成村级换届参选率较低。村委会选举假使候选人双方竞争激烈,双方均在拉选民,可以外出通过委托投票相应地参选率较高。而党支部换届选举是不能委托投票的,市场经济发展,党员外出较多相应参选率难达到五分之四的要求。如我街道蟾钟村由于党员外出务工、经商的较多,上届选举时有党员78人,通过多方努力到会的党员的参选率才稍高于80%以上。三是选民画写选票不规范。画写符号不准确或画写符号窜格了产生了异议;另选他人填写不规范,另选他人写了姓名没有画写符号又或是姓名填写书写不规范不能清楚的反映。由于选民画写选票不规范产生大量废票,导致候选人得票率不过半,达不到当选要求,加大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难度。
4、农村干部后继乏人。一些村党支部书记长期以来生怕大权旁落不培养使用年轻干部,“近亲繁殖”发展自己亲属或亲近的人,村民代表推选时,村民代表“找”不到更加合适的人选,使得党支部换届,上届成员稳坐“钓鱼台”。这种现象削弱党组织在基层的影响力,使群众产生事不关已,认为村党支部选举是支部几个人的事。
5、查处难。在选举中,某些人为了达到当选村官目的,在选举期间向一部分村民赠送现金、实物,进行贿赂,要求这部分党员或村民在选举中投票让自己当选,但上级部门查处时往往是证据难以取证无法处理。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严肃性,影响了农村民主进程的顺利推进,也影响了当选班子农村工作的开展。
6、经费负担重。村级换届中的村民误工补贴、村民代表误工补贴、选举工作人员的工资、资料印刷费等经费支出加重了各村集体经济的负担。特别是有些村选举工作一次不成功进行另行选举的经费负担更重,上届我街道各村选举工作经费支出少的要六七万元,多的要十多万元钱,而这些钱都是从集体经济支出的。
7、选民界定难。由于我街道因机场征地部分村的村民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户口,而这部分村民现在又生活在农村,居委会又不健全,为确保有一方选举权,部分村给予确认,这造成村与村之间不平衡。
三、主要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民主进程。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参与选举的积极性是保证换届选举成功的前提。要做好每个层面的工作,引导村民把注意力集中到换届选举上来,对在家的村民,要突出宣传村委会组织法,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换届选举的意义和作用,积极参与选举工作、发挥民主权利。对外出的选民,要采取发信函、打电话的方法,将换届选举的工作准备和进行情况及时告知他们,争取他们回家参加选举,为推进村民自治选出高素质干部而发挥应有的民主权利。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消融“三宗” 现象。围绕转变农民思维定势,大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农村的精神文明开放提供思想源泉。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继承传统道德的精华,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摒弃“家本位”道德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为农民提供廉价的有用的知识,借助电视、广播、宣传栏,也可以组织机关干部和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志愿者,针对不同的群众开展教育,如中青年人以实用技术为主和农业技术为主,老年人以文艺节目为主。街道和村级要组织村民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整合人心,让农民在文化满足感中悄然把党的意志化作自己的农民意志。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消融村级换届选举中的“三宗”现象。
3、规范选举行为,确保选举顺利进行。在选举前,要根据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详细的选举实施细则,不单单确保选举成功,更要确保真正选好农村带头人。一方面,要对候选人资格给予明确规定,把好入口关,切实把那些有犯罪前科、违法乱纪、力不从心、心不在焉的人剔除在候选人之外,力争从年龄、经历、知识、专业和性格上实现班子成员最佳组合,交叉兼职,优势互补,保证班子协调运转,提高整体效益。另一方面,要坚持做过细、过实的工作,尺量做到每个环节都毫不含糊,争取选举一次性成功,使选举结果各方都信服。有条件的地方,应召开村民大会进行集中投票选举,不设立流动票箱。对于村民大会难能可以召开的地方,应采取设立固定投票点动员村民参选。对投票、计票过程,应坚持直接、公开,减少各种可能出现的作弊行为。特别对选票的代写、委托投票的形式等容易引起争执的问题,村制定明确规范的说法,避免给人有空子可钻。对宗族矛盾较为严重的村,应加强领导,派出警力,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加强对现场的控制,给闹事的人以威慑作用,同时,一旦发生冲突,可及时制止,避免事态扩大。
4、开展换届选举工作人员培训,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一是首先要组织选举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建立起规范的指导方法;其次要组织对村选举委员会成员的培训,使他们理解换届选举要求,了解换届选举程序,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印发相关宣传资料,向选民作好本次换届选举业务指导,提高他们参与选举的工作热情和必要的业务知识,提高选举成功率。
5、大力加强村党支部自身建设。一要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首先,要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力度,注意从基础抓起,发现苗子,抓紧培养,切实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其次,要认真制定和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坚持党员标准,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再次,要扫除发展党员工作中的障碍,对那些私心严重,嫉贤妒能,故意阻挠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党支部负责人要批评教育,直至从领导岗位上撤换下来。最后,要把“吐故”与“纳新”作为整顿后进村党支部的重要内容,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使那些长期不发展党员的后进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尽快走上正常的轨道。二是注意发现、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党校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搞好党员培训;注意从受训的党员中发现、挑选德才兼备、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党员进行重点培养、超前培训,使他们随时能接任党支部书记工作。三要拓宽村支部书记选拨渠道。要放开视野,采取“外返”、“回请”、“互调”等方式,从复员退伍军人、企业党员中选配村支部书记,利用好外部辅助渠道。上级党委主动走外调路子,动员在外的党员回家为村民服务,同时也可以采取由上级党委选派一些年轻的有培养前途的党员干部下村担任支部书记,并给他们明确搞好党支部建设、培养接任支部书记人选的责任。
6、加强教育力度,坚决查处贿选行为。在村级换届选举期间,要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讲政治、讲原则、顾大局,使一少部分动机不纯的党员干部没有市场。发动和鼓励群众进行监督举报贿选行为,对举报人员进行保密,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选好投票场所,设立秘密写票处,尽量少用流动票箱,每个投票点都要有上级党委派驻人员指导。发现个别人的非法活动的行为,要坚决及时的给予查处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