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监督
当前位置: 首页
> 干部工作 > 干部监督
“卓诗尼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主题演讲比赛获奖选手演讲稿刊载
发布日期:2011-09-28
编者按:
923日上午,我区在区行政管理中心四楼多功能厅举行“卓诗尼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主题演讲比赛,共有来自部门、街道20名选手参加比赛。参赛选手的演讲慷慨激昂,生动感人,催人奋进,赢得了评委与观众的阵阵掌声。现将获奖选手的演讲稿予以刊载,让大家共同分享选手们对“创先争优”的精彩诠释,共同欣赏新时期公务员的亮丽风采。
 
德才并进争创一流佳绩,身体力行无愧人民满意
(蒲州街道付想想)
 前不久,在办公室随手拿起一本读物,上面慈祥的老人和他身后那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吸引了我,我好奇,这位老人是在守望着这片林子吗?带着这份好奇,我翻开这本书,从此我开始认识这位“草鞋书记”。他就是杨善洲,一位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好领导、好干部。
在职期间,杨善洲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做出不懈努力,把家乡的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退休之后,杨善洲更是主动放弃安享晚年的机会,带领群众历尽艰辛,义务植树20多年,建成林场约5.6万亩,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
今天,在云南保山,依旧流行着关于杨善洲的一首首民谣,民谣是这么说的:“家乡有个小石匠,头戴竹叶帽,身穿中山装,穿起草鞋搞农业,栽树二十年,荒山披绿妆,造福子孙千万代,为民服务永不忘,一身泥一身汗,大官儿不当,当什么呢?当种田郎,当共产党!”
中组部李源潮部长这样形容他,“杨善洲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创先争优的典范”。确实,杨善洲同志用自己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用自己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用自己身体力行的公仆本色回答着什么是公务员,怎样做好一名公务员,怎样做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
我,作为公务员队伍光荣的一分子,更是要学习楷模的优秀品质,以德为先,真才实干,在身体力行中朝着优秀公务员进发,向着人民满意而努力。
记得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有这么一句话:有两种东西,我对它愈是深入思考,它在我心底的敬畏就愈是神奇强烈,那就是我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规范。我们每一位公务员,都应该像杨善洲一样,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追求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将道德规范落实在自己工作的点点滴滴。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公务员的才能直接影响到处理事务的效率,直接影响到群众对于我们各项工作的满意度。新时期的公务员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非学无以广才,非至无以成学”。我们更要加强学习,身体力行,做到“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磨练中增长才干,在感悟中提升价值”。
其实,除了杨善洲,我们身边也正在不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楷模。温州市创先争优“闪光言行”的评比活动中,我区工商分局的吴祖勃、区行政审批窗口的曹湘云同志被评为“浙江省闪光言行之星”。一个是工商执法岗位的办案能手,一个是行政审批窗口的服务之星,翻看他们的事迹材料,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像杨善洲一样,立足于自己的岗位,数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创先争优的真谛,用自己的拼搏实干为人民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公务员”几个字并没有多少特殊,而它背负的却是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巨大的责任。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想要告诉大家,作为一名公务员,无论我们是什么职务,在什么岗位,都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的重托,时刻牢记党的服务宗旨,时刻牢记公务员的责任,做到德才并进,争创一流,身体力行,赢得人民满意。
谢谢,我的演讲结束。
 
做一名“五官端正”的公务员
(区检察院李啸肖)
 我曾经问过很多人,你们心目中最满意的公务员是什么样的?有人说是包拯。他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即使是自己的亲人触犯了法律,仍没有一丝偏袒,不愧是公务员中的楷模。有人说是焦裕禄。他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他身患重病,依旧忍着病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也有人说是经大忠。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川县长经大忠33夜没有合眼,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他说,“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有我们舍命,被埋的人才有更大的希望获救。”他的事迹感动了全中国。也许每个人都能给我一个不同的答案。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中即使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位置不同,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亲民、爱民、为民的精神却是共通的。
如包拯,如焦裕禄,如经大忠,他们都是公务员队伍中的佼佼者。而我们大多数公务员都是平凡无奇的。但是生命的长短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生命的品位。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我们必须有一颗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的心。在这颗心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坚定有力的朝我们的目标迈进。在这段风雨兼程中,我们始终要坚定不移的做到四个字“五官端正”。
一是眼睛要多看。看书、看报、看社情民意,我们的目光要投注在所有群众关心的的角角落落。检察工作要求我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在纷繁复杂中明辨是非,社会百态在洞悉善恶。
二是耳朵要多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要赢得民心,就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民声、民意不在书本上,不在办公室里,而在群众只言片语当中。因此,我们不仅要多听兼听,还要听真话、听群众讲真话。
三是嘴巴要会说。这里强调的是一个“会”字,是一种沟通的技巧。合理的表达方式、良好的仪态面貌,可能会使原本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有时候,可能是一个真心的微笑,一句窝心的安慰,就能够让群众感到安心。特别是现在网络发达,我们跟群众的沟通路径也更加畅通。及时与群众保持联系,向群众传达正确的声音,也会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畅通无阻。
四是双手要多动。我们说“常看笔下有本,多写笔下生花”。多写信息报道、审查报告;多总结自己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多写对工作的思考、对政策的理解、对案例的分析,在多写中总结,在多写中进步,在多写中分享。
五是双脚要勤跑。作为一名检察工作人员,我们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这样即使有了工作成果,往往也是脱离群众的温室花朵。“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因此,我们的双脚要跑动起来,跑到基层去,跑到群众当中去,真正去感受群众的所想所需,使我们的工作成为有根基的大树。
我们知道人的“五官”是由我们的大脑来控制的,做到五官端正也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物质观、价值观、地位观,树立“执政为民”先进理念,树立无私奉献的工作目标。
华丽的言辞代替不了理性的思考,诗意的浪漫无助于价值的升华。“人是人的未来”,只有在争先创优中不断的超越,才能向着“人民满意公务员”的目标不断奋进。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燃烧的精神就在于全身心无私的奉献!只有无私的奉献,才能在奉献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热情关心人民的冷暖疾苦,才能最终在人民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为真正人让民满意的公务员。
 
最重要的选择
(区法院管纪晨)
 时间常常就是这样——它旁若无人的自来自去,把回忆和思索留给我们。
2001年的夏天,每晚8点,我一定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剧情已经忘记了,甚至连电视剧的名字也记不清了,但那个穿着黑色法袍的身影却一直刻在我的心里,他代表人民将法律之剑高高擎起,披肝沥胆,维护着公平与正义。那年,我十岁。
也许正是因为十岁时,心里埋下了维护公理的火种,才会让我在十八岁填报大学志愿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法学。当我读到美国著名学者德沃金对法官形象的描述“在法律铸造的帝国里,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而法官则是帝国的王侯”,我不由地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更对那崇高而威严的法官职业产生了几多遐想,几多神往。
但在二十岁那年,我才真正感受到“人民法官”四个字的份量。在中院实习的一个中午,我和张法官正打算去吃午饭,还没出大厅,一位老大妈颤颤微微地走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口里喊道:“法官大人,你要替我作主啊!”她一边梗咽,一边讲述:丈夫早逝,她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年初儿子在工地打工,因架板松塌,摔成重伤,如今瘫痪在床已有半年多,可老板只给了500元就想了事,还威胁若再去捣乱,就把她的小孙子给干掉。大妈问:“法官,我没有钱,法院会不会管哪?”她白发苍苍,饱经风霜、满含热泪的眼睛里写满了迫切的期盼。我仿佛看见了每一个老百姓对于公正的渴望,对于法官的信任。从那一刻起,我看到的不再只是法官头上的光环,而更是法官肩上沉甸甸的“人民”二字。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这个队伍是——彻底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司法工作者而言,为人民服务就是司法为民。每一个人民公仆都应该谨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要认真对待每一个诉求,让人民活的有尊严。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如今,二十一岁的我选择坚持儿时的梦想,终于成为了一名预备法官。作为一名刚刚加入公职人员队伍的新兵,我们很难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业,更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但或许,只是一杯清茶,一把椅子,一张笑脸,从平凡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于细微之处寻找司法为民的真正突破口与落脚点。我们的言行关乎法律的尊严,牵系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名法官必须洁身自好,恪尽职守,不能怕担责任、畏首畏尾,无所作为;也不能滥用职权、为非作歹,胡作非为;更不能贪图利益、徇私枉法,冒天下之大不违。
优秀的法官是深居简出“孤独寂寞的人”。前辈们这样告诫我:青年是会变老的,志向是可以改变的,希望是能够忘记的。面对着社会上的功利之风,今天热血澎湃的峥峥誓言,我们能记住多久?今天勇猛纯洁的正义热血,我们能流淌多久?今天人民公仆甘于奉献的本色,我们能保持多久?虽然现在我们无须面对刀光剑影的战争,但在漫长的工作生涯中我们仍要作出战还是降的选择!
十岁时,懵懂少年,人民法官是个模糊的概念;二十岁时,热血青年,人民法官是一份神圣的使命;再过十年,二十年,数十年,人民法官为人民是刻在灵魂深处永不磨灭的誓言。荡荡金风为凭,巍巍高山作证,让这“人民法官”四个字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选择,让这曲为人民服务的赞歌源远流长。
主办: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 © 龙湾党建
地址:温州市龙湾区政府大楼 邮编:325058 电话:0577-86966606 浙ICP备11037747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